无畏号战列舰,无畏号航母

  

无畏号战列舰

  

  本内容来源于@什么值得买APP,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阿哗

    战列巡洋舰,这个在二十世纪初叶兴盛一时的舰种,从诞生之日起,就围绕着争议。

    一百多年前就有人疑问,究竟算战列舰,还是巡洋舰?

    它有着巡洋舰的航速和编制,有着战列舰的吨位和火力。也有人说它和巡洋舰一样脆,和战列舰一样贵。

    英国人说,战列巡洋舰是巡洋舰进化的顶点,同代巡洋舰的天克。

    而顶点之后即是坠落。它如海军史上一颗流星,万众瞩目又很快湮没。

    它的遗骸,滋养出了重巡、航空母舰等下一代霸主。

    本期介绍的图册《英国和德国战列巡洋舰》,副标题《技术发展与作战运用》。

    国内由指文出版,讲述了战列巡洋舰这一时代性舰种的前世今生,兴衰成败。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包装:平装开本:16开出版时间:2019-4用纸:铜版纸页数:384页重量:1.25kg官方定价:189.8元(你没看错,真的有小数点)作者为前意大利准将,写作日期也比较新,大量引用了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的官方档案和苏格兰博物馆的船厂照片,还是个数据党。

    写战巡的书很多,战巡曾被认为是失败舰种,近年又盛行翻案。

    作者避免下定论,把重点放在英德这两家大量建造战巡并直接碰撞的一战海军身上,从英德争霸的角度切入技术起源和战术应用。

    全书分为六章,分别是英德国策、战巡诞生、英造战巡、德造战巡、英德交战、英德技术对比。并附有日、美、法、俄、奥匈等一战主要参战国的战巡构想与成品。

    英国皇家海军首先使用了“战列巡洋舰”一词。

    战列巡洋舰的前身,即现代巡洋舰之祖,叫装甲巡洋舰。讽刺的是,它恰恰由反英人士炮制,是削弱英国海上霸权的理念产物。

    1875年,沙皇俄国下水了有史以来第一艘装甲巡洋舰“海军上将号”。

    当时的背景正值“大博弈”,大半个欧亚大陆都成了英俄两家掰腕子的赛场。

    俄国的远洋袭击舰

    紧接着,自中世纪起就和英国人不对付的法国人,也在绿水学派的思想指导下,把巡洋舰列入设计优先级。

    两国的目的很简单,战列舰正面对轰是无论如何轰不过英国人了。

    那就换个思路,以小搏大,以快制强。

    用火力猛、航速快的袭击舰,专挑商船等弱茬打,骚扰和切断英国与殖民地的海上交通线。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跑了再来,直到困死这个岛国。

    英国人的回应是,你行我更行。看我造更多、更快、更好的巡洋舰,捏死你们这些小舢板。

    1889年,英国喊出“两强标准”,即英国海军力量必须等于世界第二和第三海军的总和,剑指法俄。

    之后两年,有多达35艘全新设计的装甲巡洋舰在建造中。英国还引入了“克虏伯钢”,作为战舰的防护装甲。

    英国的“克雷西”级装甲巡洋舰,排水量仅12000吨

    从“克雷西”级到“德文郡”级,从“爱丁堡公爵”级到“米诺陶”级,吨位越来越大,航速越来越快,炮管越来越粗。

    英国海军意识到,巡洋舰实在是一件神兵利器,满足了日不落帝国的两大战略需求:

    一,配合主力战列舰进行海上决战,夺取制海权。

    二,凭借高机动性,组建单独的“飞行舰队”。近可守英伦三岛,远可支援殖民地,粉碎敌方的破交战。

    1905年的日俄海战,给了英国海军四点启示。

    当时的装甲能够有效抵御每一种舰炮的炮弹。所以军舰必须装甲化;

    大口径舰炮精度优于小口径。所以军舰必须重炮化;

    战列舰仍然是海战的关键。所以巡洋舰必须要和战列舰有一战之力;

    驱逐舰和鱼雷艇的实战表现完全取决于乘员素质。所以必须改进火控。

    1906年,无畏号战列舰下水,举世震惊。全球海军界从此进入前无畏舰和后无畏舰时代。

    然而,导演这一惊天变革的英国第一海务大臣费舍尔并没自满。他心中的“完美战舰”,是严格保密到三年后服役的“无敌”级巡洋舰。

    “无敌”级的首舰“无敌”号,排水量17250吨,最高航速25.5节

    “无敌”级不仅继承了无畏号首创的蒸汽轮组动力,同口径舰炮和统一指挥火控,还具备更高的航速和本国巡洋舰中的最厚护甲。

    这么一个火力、速度、动力都升到最高的满级号,比我强的没我快,比我快的没我强,真正做到了笑傲七大洋。

    这一全新舰种,找不到归类,在建造时一直用和战列舰并列的“大型装甲舰”指代。

    直到1911年海军部颁布的《第351号周训令》中,它首次有了专属名字——战列巡洋舰(Battlecruiser)。

    严格来说,战列巡洋舰是英国独有的舰种。

    只有他们才有一个广袤的海洋帝国需要巡视和保卫,也只有他们始终是海战中的优势方和进攻方。

    其他国家,例如德意志帝国海军,从来没用过同样的名称。同级别战舰长期归在“大型巡洋舰”(Grosser Kreuzer)的序列里。

    约翰·阿巴斯诺特·费舍尔(1841-1920),英国海军改革者,无畏舰之父

    这一时期,欧洲形势已经剧变,英国的老冤家一个比一个拉胯。法国光维持陆军已不堪重负,俄国的家底在日俄战争中事实覆灭。

    由于一个更危险的敌人的存在,它们的海军反过来寻求英国人的保护,沦为皇家海军的半附庸。

    这个共同的敌人,正是德国。

    英德曾是一对基友。英国王室和普鲁士王室素有联姻,从西班牙王位战争、七年战争到反拿破仑战争,两国无不联手对敌。

    每一次决定欧洲秩序的大战,大不列颠都处于盟主地位。

    名场面,德皇在法国凡尔赛宫宣布建国

    德国统一后,情况逆转。昔日的小兄弟在所有领域都逼得老大哥喘不过气。

    1910年,德国人口达到6500万,英国不足4500万。1913年,德国煤炭产量追上英国,对外出口反超英国,钢铁产量成倍吊打。英国不仅在贸易逆差方面越来越看不到尾灯,铁路里程等基建领域也被远远甩开。

    英国人唯一保有明显优势的关键领域,就剩下商船队和海军规模了。

    德皇威廉二世,是个天天觉得自己被腓特烈魂穿了的人。

    他一天不换几身军服,就喝不下葡萄酒,睡不了回笼觉,更有着“多铆蒸刚,炮塔至大,征服四海,亿万荣光”的雄心。

    眼看“阳光下的地盘”被海军强国分光了,海外贸易仰人鼻息,威廉二世三餐都吃不香。

    在他的授意下,1898年,时任帝国海军总长的提尔皮茨,要求国会通过了《海军法》。之后每隔两年一个加钱的修正案,甩开膀子造舰。公海舰队呼之欲出。

    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1849-1930),德国海军之父,公海舰队缔造者

    扩军计划宏伟又庞大, 引起英国人的警觉。尽管德国人甜言蜜语说是为了本土防御,但英国人心里打鼓。

    德国的海岸线崎岖,有丹麦海峡作屏障,海域水文复杂,不易通行,用岸炮和沿海要塞即可阻止大规模登陆,疑心这支舰队是冲自己来的。

    事实确实如此。提尔皮茨的计划,核心内容是英国人有的我都要有。

    无畏舰、巡洋舰、驱逐舰、鱼雷艇、远洋潜艇,一个都不能少。

    一战前的欧洲火药桶

    虽然我没有几处殖民地需要“飞行舰队”巡逻。但既然你英国佬有了战巡这一绝世好剑,我也得炼出反杀你的火麒麟。

    1908年,德国开工第一艘全重炮装甲巡洋舰“冯·德·坦恩”号,对标大英的“无敌”级。

    这是一艘无战巡之名而有战巡之实的战巡,一艘为反战巡而生的战巡。

    消息传来,费舍尔干脆地说:“德国海军应该被哥本哈根掉。”意思是趁他未成气候,先一锅端。

    但想归想,德国不是1801年的丹麦。两国只能走上华山一条路——军备竞赛。

    1900年的德国海军总吨位,仅有英国人懒得看一眼的28.5万吨。

    到了1914年,这个数字变成了130万吨。一个海上霸主不得不正视的数字。这其中也包括战列巡洋舰的赶超。

    德国人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在单舰排水量上反超皇家海军,首破30000吨大关。并且开辟了主炮炮塔沿舰体中线排开的火力布局。

    英德战巡的火力布局

    英国人的回敬是将主炮口径从13.5英寸增加到15英寸,等同战列舰的火力输出。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费舍尔狂热认为速度等于战巡的生命。

    “无敌”号最高航速25节,再往后27节、28节、31节,“声望”号全功率超过了32节。

    不仅航速,英国人也追求射速

    德国人拍马莫及,但很快找到了超车的弯道。

    他们的设计理念,有一个根深蒂固的出发点,就是反制英国海军。

    所以,专挑英舰的已有弱点进行突破。

    德国战巡的发展,还受到创始人提尔皮茨的隐性思维的支配。

    那就是公海舰队不能轻易言战,要作为一种理论上能重创皇家海军的威慑力量,令英国不敢干涉大陆。

    “战舰的主要任务就是浮在水面上”。

    依照这种原则,德国人把海军当成生存游戏来玩,对战巡的防护能力有着高度重视。

    年复一年的你追我赶,双方都承受着越来越大的经济压力。

    英国人的两强标准再也玩不转,不得不退后一步,仅保持对德的六成优势就满足了。

    德国人更加力不从心。由于威廉二世冲着周边国家一系列飞龙骑脸,天天外交警告极限施压。史无前例的,让英法俄三个世仇达成了攻守同盟。

    终于,德国的敌人不只是世界第一海军强国,还有第二和第三陆军强国。他们陈兵边境,有东西夹攻的地缘优势。

    这意味着,英国可以倾国发展海军,德国不能。你造一艘,他造两艘。德国海军的后劲越来越不足了。

    提尔皮茨的威慑战略达成反效果,不得不和英国人坐下来,开瓶酒谈一谈。但双方谁也不愿先放下端着的枪,谈判几次中断。

    1913年,提尔皮茨声称愿意接受英国人的裁军条件。

    为时已晚,协约国和同盟国两大阵营已经确立,英德都受到制约。一旦一方中的任意一国向对方阵营的任意一国宣战,多米诺骨牌就会一个个倒下。

    三国同盟vs三国协约

    1914年8月前,德国海军紧追慢赶,总吨位仍不足英国一半,现役军人约8万人。而英国现役超过13万,还有数万预备役。

    战巡数量比4:9,这也是两国海上力量鸿沟的一个缩影。

    英德一战期间战巡数量对比

    离提尔皮茨构想的达成皇家海军三分之二战力尚有不小距离。

    但是时间不等人。萨拉热窝一声枪响,半吊子的德国海军,不得不出海面对钢铁风暴的狂袭。

    1914年8月4日,德国入侵中立国比利时,英国对德宣战。

    战列巡洋舰,迎来了证实价值的机会。

    在大陆上,德军占据主动,积极寻找敌军主力进行决战。而在海上恰恰相反。

    1914年的欧洲,绿色代表中立国,另外两色代表两大阵营

    威廉二世攒兵二十年,开局全凭苟,下令一方面找机会歼敌,一方面保船避损。

    他的既要又要,令公海舰队执行压力陡增。

    更要命的是,德皇还不知道通信密码已被破译,英国人能未战先知本方的一举一动。

    大部分时间,德国人窝在重兵防卫的威廉港里。

    虽然憋屈,倒也折断了英国战巡的飞翼。战巡本为全球奔袭而生,现实却逼它做看门犬。

    公海舰队沦为驻港舰队

    那个年代,没有雷达,飞机和飞艇数量少可靠性差,舰队出港就像一头盲眼的巨兽,在茫茫战争迷雾里艰难开图。

    因此,战列巡洋舰凭借其高机动与进攻火力,担起了侦察、搜索、扫荡、战场支援和追击的重任,成为了大舰队前卫部队的不二选择。

    它们一放出笼,就高度活跃在几个海上战场:

    这是皇家海军和公海舰队的主战场,德军进出大西洋的唯一通道,兵家必争之地。

    既然老虎不出洞,英国海军部决定放把火赶出来。

    突袭赫尔戈兰湾海军部亲自制定突袭计划。利用潜艇为诱饵,吸引德国驱逐舰出战再歼灭。主攻由轻巡洋舰和驱逐舰负责,5艘战列巡洋舰列后压阵。

    本书为英德战巡的每次参战绘制了战场地图

    一番战斗,德国驱逐舰或沉或伤。威廉港派来巡洋舰增援,久候多时的战巡舰队立刻开火。

    德军战败,3艘轻巡洋舰战沉。

    这一战,战列巡洋舰旗开得胜,证明了自己是天然的巡洋舰猎手。

    德军的反击公海舰队决心以牙还牙,你能来我也能去。便如法炮制,以战巡为先锋,奇袭英国海岸,炮击了雅茅斯港。

    这次行动几无战果,仅仅往沙滩打了几炮,还害得一艘装甲巡洋舰触雷沉没。

    但对英国高层和民众心理影响巨大,要知道当年几乎掌控了全欧洲的拿破仑,也没能靠近英国沿海一步。

    一个月后,英国情报部门“40号房间”截获密电,获悉德军将再度出击。

    皇家海军先敌部署截击。不料由于战场当天低下的能见度、糟糕的舰种协调和错误指挥,德国战巡与英国战巡擦肩而过,愣没被发现。

    公海舰队的舰炮如愿蹂躏了斯卡伯勒等几个目标地,扬长而去。

    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比分0比0。皇家海军倍感羞辱。

    多格尔沙洲伏击战1915年1月,“40号房间”再次送来可靠情报,包括3艘战巡的德国分舰队将对多格尔沙洲进行一次武(欺)力(负)侦(渔)察(民)。一雪前耻的机会来了。

    这一天天空晴朗,德国舰队一头扎进了数十艘战列舰和战巡设下的死亡罗网。当发现英军主力后,掉头逃跑。

    英军紧追不舍。老式装甲巡洋舰“布吕歇尔号”因航速不给力,拖在后头。

    千钧一发之际,英军送上大礼。冲在前头的战巡误会了旗语,围攻奄奄一息的“布吕歇尔号”。

    “布吕歇尔号”悲壮地“向我开炮”,掩护本方战巡逃脱,自己被群虎撕成碎片。

    英国画家画的“布吕歇尔”号沉没

    这是史上第一次战巡对战巡的交锋。它证明海战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由于蒸汽动力对燃料的依赖,以及鱼雷艇、潜艇、水雷等新式武器的运用,特拉法尔加式的战列舰近程封港不复可能。

    皇家海军只能依托不列颠的地理位置,实施远距离封锁,堵住敌方舰队突入远洋的南北两个出口。

    英国大舰队司令拟定的战时北海封锁图

    北海的长期对峙,堵截与反堵截,骚扰与反骚扰,伏击与反伏击,是双方无奈又必然的选择。

    在这场互为猫鼠的游戏中,战巡,从战列舰的顶级辅助,被推上了最前沿。

    在这个战场,公海舰队摇身一变成了封锁者。利用基尔运河在两个海域间机动,将俄国舰队堵在里加湾基地里。

    1915年8月,3艘德国战巡参加了一次对岸支援行动,其中1艘遭英国潜艇的鱼雷击伤,被迫撤回。

    协约国凭借压倒性的优势,将地中海变成了己方的内湖。战巡作为不大。

    不过一艘叫“戈本”号的德国战列巡洋舰,经历颇有传奇色彩。

    它原本停泊在奥匈帝国港口,开战后一路躲过了英军的重重监视和堵截,成功驶进土耳其的达达尼尔海峡。

    黑海战狼“戈本”号

    几天后归属土耳其海军,改名“严君塞离姆苏丹号”,仍由德国官兵操控。

    紧接着,该舰炮击俄国的塞瓦斯托波尔港,迫使土耳其对协约国宣战。当协约国大举来攻后,又冒险突袭俄国的交通线。期间几度负伤,仍屹立海上。

    海上对决实在太渺茫,“严君塞离姆苏丹号”的重炮被拆除,安到滩头作岸炮。

    尽管如此,四年里该舰仍顽强出击,试图打破封锁。

    最后,在伊尔姆兹海战中,它击沉两艘英国炮舰,自己也身中水雷,回港维修,直到战争结束。

    这里并非英德水面舰只的主战场,却带来了英国战巡最辉煌的一次胜利。

    英国和盟友如秋风扫落叶一样扫荡德国的各处殖民地,德国东亚舰队无法再在我国青岛立足,于是跨越太平洋到了南美洲海岸,成了“流浪舰队”。

    路上还顺手消灭了一支英国巡洋舰分舰队。

    它的下一个目标是要踏平英属福克兰群岛(熟悉阿根廷的同学都知道这就是不相信眼泪的马岛),以报复之前英军俘虏萨摩亚的德国总督。

    “无敌”号和“不屈”号

    万万没料到,英国人的两艘战列巡洋舰“无敌号”和“不屈号”真如神兵天降一般,正在港口里休整。

    东亚舰队的主力是2艘装甲巡洋舰和3艘轻巡洋舰,战巡最爱的活靶。

    见外卖上门,战巡争先恐后出击。德国人看到战列舰级别的巨炮登时乱了方寸,夺路狂逃。

    英国人苦心修炼的神行术不是白费的,德舰遭到航速碾压,在徒劳抵抗后,全军覆没。

    战列巡洋舰对其他巡洋舰的单边压制,似乎验证了费舍尔的“完美战舰”预想,令皇家海军对这一舰种的推崇达到顶峰。

    仅1915年上半年,就有5艘新战巡开工。拥有独立的舰队番号,独立的基地。相比下,德国同期仅有3艘。

    然而,英国人在大干快上之余,没充分考虑一个问题。如果是战巡对战巡,战绩会怎样?

    德国战巡虽无赫赫之功,但能在一次又一次的绝对劣势下安然回港,证明了它强大的生存力。

    另外,德国人总结了历次战斗的经验教训,意识到对主力舰威胁最大的不是英舰的炮弹,而是炮弹可能引燃炮塔附近的弹药包,引发致命的弹药库殉爆。

    有鉴于此,增加了一系列严格的安全措施。

    英国人却沉醉于几次小胜,得出了要获胜,炮口得大、射速要快的观点。为了加快填充,将炮塔下的发射药包堆得更多更高。

    另外,英国火药质量不佳,在穿透装甲前就会碎裂。而德国炮弹不仅带有延时引信,稳定性也强。

    这些隐患,为英国战巡的灾难埋下了伏笔。

    1916年,被德国总参谋部视作决定性的一年。

    1916年的西线

    为策应陆地的凡尔登战役,公海舰队也走马换将。新总司令决心积极进攻,倾巢出动打一场围歼战。

    然而行动前夕,他的计划又又又被“40号房间”侦知了。英国人干脆将计就计。

    德国参战兵力:公海舰队兵分两路。

    一路为希佩尔中将指挥的第一和第二侦察分舰队,兵力为5艘战巡,5艘轻巡和30艘驱逐舰。战巡为毋庸置疑的主战力;

    另一路为大舰队主力,包括22艘战列舰在内的全部家底。

    德国作战计划:由希佩尔舰队作饵,假装袭击英国海岸,吸引英国战巡编队追击,然后诱到大舰队的包围圈中消灭。

    英国参战兵力:皇家海军兵分三路。

    大舰队主力一路(含16艘战列舰、3艘战巡);

    第二战列舰分舰队一路(含8艘战列舰、4艘装甲巡洋舰);

    贝蒂中将指挥的战巡分舰队一路(6艘战巡、4艘战列舰,轻巡和驱逐舰若干)。

    英国作战计划:大舰队主力和第二战列舰分舰队先期汇合。贝蒂舰队走另一条航线,遇敌假装败退,将追击的公海舰队主力引入反包围。

    由于事先有情报,皇家海军先于德国舰队4个半小时出港,开始张网。

    注定是命运的邂逅。贝蒂舰队在丹麦外海航行期间,没看到敌人的踪迹,正准备转向西北汇合大部队时,一艘丹麦汽船冒出的蒸汽引起了注意。

    警戒编队左翼的轻巡洋舰去查看,发现2艘德国驱逐舰正在截停检查该汽船。德舰正隶属于希佩尔麾下。

    这下双方同时发现对方,二话不说开打。贝蒂大喜过望,下令所有舰只进入战斗位置,提速猛追。

    由于冲得太猛,编队里的4艘战列舰跟不上巡洋舰,渐渐拉开距离。

    然而贝蒂鉴于前几次敌人从眼皮底下溜走的教训,生怕劳而无功,不顾全军一分为二的事实,孤军深入。

    站在旗舰战巡“吕佐夫”号上的希佩尔,也看到了来势汹汹的英国战巡群。

    他下令一面向东南退却一面接敌,把贝蒂往沟里带。

    战巡、轻巡、驱逐,捉对厮杀。

    贝蒂一算战巡数量,敌5我6,优势在我!意大利炮搬出来,宛平县城我拿下了!

    出场阵容:6比5贝蒂勇可比纳尔逊,智就难说了。他临敌头一着就出岔子,竟然没有利用费舍尔苦心打造的射程优势,抢先开火。

    据希佩尔战后分析,德舰处于背光位置,英军也许能见度不利,稍作迟疑就撞进德舰的射程之内。

    接着英舰又A漏了人。6舰的火力倾泻到对方4舰身上,德国战巡“德弗林格尔”号一段时间未受任何打击,反过来从容轰击对手“玛丽女王”号。

    德舰测距好,命中更高。一轮跨射下来,英舰“不倦”号舰艏被打中,引爆了主炮塔里的炮弹,大爆炸瞬间吞没了战巡,接着倾覆沉没。

    旗舰战巡“狮”号同样主炮塔报销。炮塔指挥官拼着最后一口气,关闭弹药库并紧急注水,才把战舰和贝蒂本人从死亡线上拉回。“狮”号因此一度脱离战斗。

    即时比分:5比5在“德弗林格尔”号的猛攻下,“玛丽女王”号舰体前部爆炸,连带内部爆炸,几乎炸飞到半空。眨眼间,英战巡和1226名官兵葬身波涛。

    即时比分:4比5健在的4艘战巡也伤痕累累。“皇家公主”号挨了一轮跨射,发生爆炸。

    爆炸中的战巡

    贝蒂简直不敢相信眼睛,二十分钟前我还是胜势啊。他说出了流传后世的名言:

    “我们这些该死的船今天好像出了点毛病。”(There seems to be something wrong with our bloody ships today)

    他赶紧命令驱逐舰队发射鱼雷,好让战巡们喘一口气。紧要关头,编队的4艘战列舰终于赶到,稳住阵脚。

    德国战巡“塞德利茨”号,继上次多格尔沙洲逃亡过程遭创之后,又挨了一发鱼雷,船体倾斜,仍在战列线中坚持。

    燃烧的“塞德利茨”号

    这时,英国人的瞭望哨看到了一片烟云,然后是如林的桅杆。公海舰队的战列舰群就在眼前,他们钻进德国人布的口袋了。

    希佩尔完成使命,此时成了大舰队的前卫。

    面临灭顶之灾的贝蒂却心中窃喜,大鱼上钩,这回轮到我诱敌了。

    贝蒂舰队前队变后队,沿路返航。

    逃跑途中,英舰不断中弹,但倚仗占上风的航速,打打停停,逗引气喘吁吁的德国战列舰来赶。

    希佩尔的战巡面对断后的英国战列舰的巨炮,也伤的不轻。

    为了释放迷惑,贝蒂舰队转向东北,假装要穿越敌人编队前方。实际要将希佩尔舰队和大舰队分割开,以便主力收网。

    与此同时,希佩尔接到了麾下的轻巡洋舰不断与新敌接战的报告,感到大事不妙。

    他正准备全员转舵开溜,却遭到一阵排山倒海的炮林弹雨。

    一批新的英国战巡到达战场。这是胡德少将率领的第三战列巡洋舰分舰队,是大舰队派来接应贝蒂的。

    支援战巡共有3艘:“无敌”号、“不屈”号和“不挠”号。

    即时比分:7比5就好比球场上举起了换人牌,对方换上3个龙精虎猛的替补。希佩尔回头望了望空荡荡的板凳,只能叫场上队员咬牙顶住。

    胡德气势逼人,命令3艘生力军集中攻击敌旗舰“吕佐夫”号和“德弗林格尔”号,其他3舰交给贝蒂处理。

    他没想到,“德弗林格尔”号在拿到“玛丽女王”号一血后,再次大发神威。

    一枚炮弹击穿了“无敌”号舯部主炮塔,导致弹药库殉爆。

    “无敌”号,这艘倾注了费舍尔心血的史上第一艘战列巡洋舰,当场断为两截。胡德和1026名官兵全体殉难。

    即时比分:6比5虽有斩获,希佩尔依然形势严峻。“吕佐夫”号经多轮交战,已处于半沉没状态,再也当不了旗舰。

    他不得不离舰。然而“德弗林格尔”号、“塞德利茨”号和“冯·德·坦恩”号同样满目疮痍,不堪再战。

    最后他登上了“毛奇”号战巡。

    好消息是公海舰队暂时避免了被包饺子。

    皇家海军滚滚开来,德军司令在面对T字横头的危急时刻,当机立断原地转向。

    空前绝后的一整套“整体向后180度转向”下来,一时间挣脱了英国人的火力网。韦德也得举牌十分。

    然而半小时后,脱身的公海舰队又撞上了对手大军。四面八方的炮火,令舰队司令紧急呼叫半条命的希佩尔先挡一阵。

    军令如山,希佩尔以“德弗林格尔”号为先锋,吹响了“死亡冲锋”号。

    4艘还能航行(“吕佐夫”号实在不行了)的战列巡洋舰,以20节航速冲向英军战列线,如同当初的“布吕歇尔号”一样遭到了集火。

    场面根本是单方面残忍。

    德国货再次凸显了中流砥柱般的防护力,加上英国人感人的命中和低劣的炮弹杀伤,4艘残血之舰始终屹立不倒。

    总算掩护走了大部队,留在战场的德舰一齐展开鱼雷攻击,趁英舰规避之际,一一撤离。

    入夜后,英国人和德国人又玩起了追踪和反追踪。

    皇家海军试图切断对方退路,无奈公海舰队还是平安切过其航线,退入了合恩礁一带的己方布雷区。追兵望雷兴叹。

    回港后,希佩尔得到噩耗。“吕佐夫”号没了。该舰于回航途中不断下沉,只好在运走舰员后选择自沉。

    侥幸回港的“塞德利茨”号

    最终比分:6比4日德兰海战,一场本应是决战,却没有带来任何战局改变的大海战。

    尽管英国人的损失比德国惨重得多,他们仍然牢牢把控着封锁权,直到战事结束。

    这场巨舰大炮的顶点之战,被蒸汽朋克的想象渲染得浪漫异常。实际上,交锋过程充斥着血腥、混乱、误操、低级指挥和贻误战机。

    无敌号的碎片

    战争仿佛一头蒙眼的饥饿巨兽,随机吞吃着两方的参战者。唯一值得称道的,恐怕只剩下军人们面对死亡的镇静与不屈的爱国精神。

    对战列巡洋舰这一舰种来说,此战堪称分水岭。它承载的期待与神话急剧褪色。

    戴维·贝蒂(1871-1936),日德兰海战后接任大舰队司令。战后晋升海军元帅

    参加过海战的英方军官组建委员会,敦促海军部停建战巡,改建“伊丽莎白女王号”那样的快速战列舰。

    由于前一年费舍尔因反对加里波利登陆而辞职,战巡失去了政府里的保护神。

    更快的战列舰好,还是火力更猛的巡洋舰好,似乎再无争议。

    1916年大英仍有4艘战巡开工,真正完工的只有一艘。这就是“胡德”号。

    它是末代,也是终极战列巡洋舰。还是理念折衷的产物,更接近战列舰而非巡洋舰。

    排水量超过40000吨,当时的世界第一。

    为免重蹈覆辙,装甲防护从吨位占比的27.8%上升到32.8%。采用了创新的全燃油动力,火控设备与无线电通信全面升级。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胡德”号始终是皇家海军的最大主力舰,大英门面。

    被誉为拥有最优美舰身的“胡德”号

    入港维修的老战巡,也纷纷加固装甲,更换炮弹。

    可惜一通忙活下来,敌人再无大规模出击,成为名副其实的“存在舰队”。复仇的机会终究没有等到。

    德国人将重心从水上转向水下,1917年发动无限制潜艇战。这种疯狂而全新的破交战,颠覆了皇家海军的预想。

    战巡论反潜不如驱逐舰,对轰不及战列舰,护航不比护卫舰,造价远超轻巡。无论近港还是远洋,无论身处战列线还是交通线,用武之地越来越小。

    大战后期德国人仍在设计新战巡,但从未投入建造

    战争的最后两年,除了尝试袭击英国与挪威的海上运输,以及“毛奇”号作为旗舰领导了进攻里加湾行动,德国战列巡洋舰基本没有建树。

    1918年,德国陆军在西线溃败。9月,保加利亚向协约国投降。10月,土耳其投降。

    战局危如累卵。公海舰队却决定孤注一掷,密令全员出海,同英军进行你死我亡的大决战。

    德海军的玉碎计划。攻击泰晤士河口,吸引皇家海军主力救援,沿途埋伏潜艇层层削弱,最后公海舰队与之一战,直到一兵一卒

    本来要奏一曲海军的绝唱,谁曾想它敲响了帝国的丧钟。水兵们反抗长官,拒绝自杀式出击。

    11月奥匈帝国投降,哗变迅速从基尔港蔓延到德国所有海港和海军基地。

    当希佩尔的旗舰升起象征起义的红旗后,他离开了。

    弗兰茨·冯·希佩尔(1863-1932),日德兰海战后受封贵族,基尔水兵起义时他已升任公海舰队司令

    11月11日,德国宣布投降。所有水面舰只,都被协约国解除武装,引渡到斯卡帕湾听候发落。

    隔年6月,留守的德国指挥官误以为协约国将重新开战,担忧德国自己的舰船用来对付德国。

    囚禁地的公海舰队

    于是秘密串联,趁英军看守薄弱之时,打开通海阀和各处进水口,自沉了包括5艘战巡在内的52艘战舰。

    沉没时,桅杆上飘扬着德意志帝国海军旗,诉说着昙花一现的德国海军最后的倔强与荣光。

    为对付英国战巡而生的德国战巡,没被英国的炮弹击沉,竟以这种沉默的结局长眠在了英国的海底。

    而在英国,战巡的命运也接近了尽头。战争结束,英国很快取消了所有的战巡建造计划。

    1922年华盛顿会议的裁军协定,更给了吨位已超越战列舰的战巡最后一击。

    高企的成本,以及潜艇与海上航空兵更强的侦察覆盖能力,让新费舍尔们不再看好战巡的未来。

    参加过日德兰海战的老战巡,在20年代基本被作为废船拆解出售。

    上图为1916年服役的“勇敢”号战巡,下图为改装后再生的“勇敢”号航母

    1916年后下水的新船,由于设计精良,航速更高,报废太可惜,顺应潮流改建成航空母舰。

    只有“胡德”号,从出生被视为皇家海军的骄傲,依然保持炮舰原貌。在战后长期作为国威的象征巡游世界,维持着大英帝国的体面。

    然而,如同日不落终将迎来黄昏一样,“胡德”号也避不开日德兰式的宿命。

    二战爆发后,它作为主力舰与纳粹德国海军交战,被“俾斯麦”号战列舰击沉海底。

    死因,仍然是一发德国炮弹引发了炮塔发射药舱的殉爆。

    战列巡洋舰,生于1909,卒于1941。糜资巨万,倾国以建。然战非其时,昙花一现。古人云: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险。图谋王霸,又岂仗一二重器。舰骸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装帧 ★★

    从外封到胶装,赤裸裸的教辅书风格与水准。

    印刷 ★★★☆

    大开本,内页全铜版纸。更惊喜的是每页都有插图。老照片的印刷效果也十分清晰。

    内容 ★★★★

    材料扎实,数据翔实,内容齐全。

    战巡的历史定位素来惹笔仗。作者似乎有意回避争议,多讲解少论断,范围局限在战巡自身,尽量不和高速战列舰以及后世的替代舰只做比较。

    性价比 ★★☆

    定价高于一些精装画集,不过本书页数较多。

    综合推荐指数:★★★

    适合对世界史、军事感兴趣的入门读者做进阶。

  

无畏号战列舰的主要特点是

  

  封面:美国海军“衣阿华”级首舰“衣阿华”号战列舰(USS Iowa,舷号BB-61)

    最近一直在找各个舰种发展变化的信息,然后也发现网上没有有关于这方面化的完整叙述,大多都是破碎的,有些甚至是荒谬的,导致我很长时间都没能搞明白这一切。所以自己去花了好大力气搜集整理了一番相关历史,并打算利用用自己目前的知识简单梳理和介绍一下,给后来像我一样的人提供一个完整明确的脉络,希各位读者有所帮助。

    PS:本人是真·萌新,细节知识极度匮乏。虽然真是希望能为圈子做点贡献,但是我的叙述必然存在着很多大小问题。之所以没有做潜艇也是因为了解实在太少。所以这篇文章的目的之一也算是抛砖引玉,如果能引来大佬指正,那是荣幸之至。

    本文将从蒸汽动力的出现开始,风帆动力木质战舰驰骋海洋的19世纪以前的时代并不属于本文范围。废话少说,先上图,如果不想看具体介绍的朋友大可以收图走人,不过可以点个赞吗(恳求)?

    相对于18世纪就已经开始的工业革命,蒸汽动力在舰船上的应用似乎是有些姗姗来迟。1849年,法国的拿破仑号战列舰(MNF Le Napoléon)是第一艘应用蒸汽动力+螺旋桨驱动的战舰,彼时鸦片战争的爆发都已经过去了将近十年[1]。

    “拿破仑”号战列舰。注意此时的战舰是风帆和蒸汽的混合动力模式而非单纯的蒸汽动力蒸汽动力一经应用就展现了其优势,蒸汽机提供的稳定、强大的动力让战舰拥有了更高的航速和更好的机动性,而且大大减少了外部环境如风和洋流的影响。自此,战舰开启了蒸汽时代,而蒸汽动力应用于舰船百余年,直到上世纪末才开始被核动力和燃气轮机逐渐取代。近现代的战舰也从这里开始其发展。我们首先从近代海战绝对的主力——战列舰开始。

    战列舰(Battleship)是以大口径火炮攻击与厚重装甲防护为主的高吨位海军作战舰艇。但是它并没有出现在图中,因为战列舰指代的并不只是一个具体的舰种,而是能够在“战列线”[2]上作战的舰艇的统称。只是他们的时代各自不同。如前文提到的拿破仑号也被称为战列舰。当然,说到狭义的战列舰我们也可以认为只是20世纪的一票无畏舰和超无畏舰。

    装甲舰(清朝称之为铁甲舰)是在蒸汽战舰的基础上发展的海军的主力战舰。其核心特征顾名思义,就是装甲。旧蒸汽战舰只是革命了战舰的动力系统,却没有革命其防护系统。在“拿破仑”号问世10年后的1859年,法国建造的“光荣”号战列舰(MNF La Gloire)成为世界上第一艘装甲舰。

    “光荣”号战列舰模型“光荣”号采用“铁甲包木”的建造模式,表面有一层铁质装甲,而内部仍旧是木制的,但是这并不妨碍它的重要意义。在“光荣”号的基础上,英国于1861服役了一艘真正的全铁甲战舰“勇士”号(HMS Warrior),是为第一艘纯种铁甲舰,不过此时的铁甲舰和20世纪的战列舰形态还大不相同。铁甲舰的诞生并不是偶然:第一,在“拿破仑”号之后,英、法之间展开了一轮海军军备竞赛;第二,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人研发出了一种新式高爆弹,对土海军的木制战舰杀伤力极强,也警告着英法提高战舰防护的必要性。

    “勇士”号战列舰战舰的主要性能一般包括火力、防护和机动三方面。蒸汽动力的应用增强了机动、铁质装甲的应用增强了防护,那么火力呢?近代海战最主要的攻击武器是出现于14世纪的舰炮,传统舰炮一般都布置在战舰两舷,称舷炮,一艘战舰最多时能有舷炮数百门,但是单门炮的威力其实并不大,而且角度相对固定。1861年,美国建造了“莫尼特”号战舰(USS Monitor),它在船体中部安装有一座可360度旋转的炮塔,这是近现代炮塔的雏形,成为了火力系统革命的重要标志。可旋转的甲板炮增大了射击的自由度、为后来火炮的不断增大提供了可能,也是后文战列舰划分的重要标准。

    随着“莫尼特”号参与的汉普顿锚地海战[3]的打响,装甲舰的优势已经不可避免地显露出来。1860-1890这三十年就是装甲舰不断发展、改进的时代,而传统装甲舰在19世纪80年代的发展已经达到了巅峰,如果再试着单纯地进行性能强化,那么装甲舰设计上的缺点就会暴露无遗,于是英国人试图革新主力舰的设计。1892年英国“君权”号战列舰(HMS Royal Sovereign)的问世标志着前无畏舰时代的到来。“君权”级战列舰应用到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在火力上采用了343mm的主炮和152mm速射炮,首尾各一座双联装主炮;在防护上采用镍铬钢装甲用于上部水线带;同时更重要的是提高干舷[4]高度至5.5米以增强舰炮在恶劣条件下的适应性。“君权”级成为了当时各国近代战列舰设计的样板。整体设计思想成为后来各国战列舰设计的效仿的对象,也是前无畏舰第一阶段具有代表性的战列舰。

    “君权”号战列舰。注意其高干舷。此时战舰上风帆的消失意味着蒸汽动力的成熟“君权”号的双联装343mm主炮有了“君权”级这一超越了装甲舰的先进武器平台的蓝本,各国在火力、防护和机动三方面都不断寻求着新的突破。但是“战舰的能力是有极限的。列强从短暂的历史当中学到一件事…… 越是提高性能 , 就越会发现战舰的能力是有极限的”。火炮的发展瓶颈很快就到来了:随着口径的加大、射程的提高(如甲午海战“定远”号主炮:德国克虏伯305mm/25倍径[5]后膛炮,射程6km+),其发射炮弹的精度越来越难以控制。当时的海军既没有先进的光学观测设备,也没有高效的机械计算器,炮塔的火控系统全是靠肉眼观测和人力计算,费事费力误差也大,再强大的火力如果打不中对方也是白搭。甲午海战后,洋员马吉芬回忆双方的命中率称“除了6磅以下的轻炮之外,日军的大口径炮命中率约为12%,而清军为20%以上”,这虽然不是一个很低的数值,但也着实不高[6]。在这种情况下,盲目地追求更强大的主炮已经不是一个最优解,反而是中口径火炮相对更具有优势。于是前无畏舰的设计进入了新阶段,突出特征就是两级的、分散的主炮模式。以英国世纪之交的“老人星”级战列舰(HMS Canopus-Class)为例,除了首尾双联装305mm主炮外,在侧舷安装了12门152mm速射炮和10门76mm火炮,是为前无畏舰发展的第二阶段。

    “老人星”级战列舰图纸。注意其侧舷中口径火炮“老人星”号战列舰。侧舷二级主炮已圈出“前无畏舰”属于传统装甲舰向无畏舰的一个过渡阶段,这一时期的诸多设计都处于快速进步和不断试验的过程中,而最终也为新式战列舰——无畏舰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无畏舰酝酿于20世纪最初的几年中。随着火炮技术和火控系统的发展,大口径重炮的质量、精度和命中率开始提高。1903年上任的英国的海军元帅费舍尔醉心于远程炮战,研究出了一种以校射为核心技术的远程炮术,这套流程主要是射击、观测炮弹落点、计算误差、修正射击……重复修正,直到命中,这也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果。那么在远程射击技术得到改善的现在,原先受时代限制的采用两级主炮的前无畏舰就可以打破原先的桎梏。在这种情况下,英国1906年服役的“无畏”号战列舰(HMS Dreadnought)奏响了一场战列舰革命的序曲。[7]

    “无畏“号战列舰的最主要特征是抛弃了原有的两级主炮模式,采用了统一型号的大口径重炮:10门304mm/45倍径主炮,也称“全重型火炮战列舰”。除大口径主炮数量的增加外,无畏号还改善了设计系统的指挥体系,舰上的指挥人员能够统一指挥所有主炮瞄准相同目标进行齐射,用覆盖式的火力投射范围来提高主炮命中率。这赋予了“无畏”号无与伦比的战斗力,在一瞬间使当时所有的现役精锐战舰黯然失色,而“无畏”号本身也成为了新时代战列舰的代名词——“无畏舰”。美国人是这样评价“无畏”号的:

    在武备、动力、防护等方面都进行了革新,尤其是火力和动力装置都成为革命性的设计,使以往的战列舰在一夜间旧式化的划时代军舰,其远优于同时期的同类军舰,根据测试,采用统一指挥火控的无畏舰相比之前的战列舰,命中率提升了五倍以上。因此被各海军强国关注,引发了新一轮的海军军备竞赛,主要海军强国纷纷按照“无畏”号的理念建造新型战列舰。[8]“无畏”号战列舰。除了一些主炮位于两侧之外已与后来的战列舰大同小异无畏号在战列舰发展史上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无畏号问世之后出现的所有战列舰基本都遵循了无畏舰的基本设计模式,虽然在时代上仍有具体划分,但是其本质仍然是建立在无畏舰核心特征上的不断改进。

    我将无畏舰之后出现的、性能大幅超越无畏舰的战列舰统称为超无畏舰。这种说法其实有争议,如果进一步细分的话,无畏舰之后的分类应当是:超无畏舰(狭义)、后日德兰型战列舰、条约型战列舰、后条约型战列舰。但是由于其都是在无畏舰基础上的改进型,也同时为了节省笔墨,故我将其放在同一型号中叙述,只是各位读者要明白在无畏舰之后的40年中战列舰的变化也是很大的。不过由于核心特征基本一致,加之这段历史人尽皆知,我就不过多叙述了。

    英国无畏舰的问世掀起了英德之间的军备竞赛,也带动着全世界造船工业的进步,各方又开始在武器系统上下功夫。主炮口径由原先的304mm不断加大到330mm、343mm乃至381mm,同时射程也在不断提高,20km的距离对于此时的战列舰已经不是难事。主炮进步的同时装甲防护和机动性也在强化,这就意味着吨位的大幅提升。一战前夕的主力战列舰已经非前日的无畏舰(“无畏”号主炮口径304mm,标准排水量18400吨)所能比拟的,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HMS Queen Elizabeth-Class,381mm,29100吨)、德国的“巴伐利亚”级战列舰(KMS Bayern-Class,380mm,28500吨)、日本的“扶桑级”战列舰(IJN Fusou-Class,356mm,29300吨)都是这一时期狭义上的超无畏舰的典型代表。

    “伊丽莎白女王”号战列舰。她一直服役到二战结束之后一战中的日德兰海战对于战列舰的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超无畏舰的设计又在这次战役的经验基础上进行了强化,主炮口径再一次增大,战舰重要部位的防护性能尤其是水平防护再次得到提升,吨位进一步加大。这一时期的战列舰即“后日德兰型战列舰”,主要代表就不得不提到著名的“大七(Big Seven)”:七艘当时世界上最大口径的战列舰,其中美国三艘“科罗拉多”级(USS Colorado-Class)和英国两艘“纳尔逊”级(HMS Nelson-Class)[9]口径是406mm,而日本的“长门”级(IJN Nagato-Class)则达到了410mm。“大七”相应的吨位也达到了三万吨以上,“长门”级更是接近了四万吨。

    “长门”号战列舰。拥有日本人独特的高耸舰桥这也是长门(确信)一战之后,战列舰的技术经受了无数海战的锤炼和验证,看似要迎来突飞猛进的时代。但是海军军备的无限扩张又给刚刚结束战争的各国财政以巨大的压力,为了限制这种无休止的竞赛,各海军大国于1922年签署了《华盛顿海军条约》[10],限制了各国主力舰(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的吨位(35,000吨)和主炮口径(不得超过406mm),并规定美、英、日、法、意五国海军的主力舰总吨位比例为5.25:5.25:3.15:1.75:1.75。这个条约的出现使得各国新型战列舰的建造计划大多胎死腹中,战列舰建造技术的进步遭到严重阻碍。1930年,各国又签署了《伦敦海军条约》延续了这一条约的基本内容。从1921年到二战前夕,世界各国的战列舰发展都处于停滞状态,这一时期被称为“海军假日”,而这时建造的战列舰因为条约都被限制了诸多性能,因此被叫做“条约型战列舰”。

    “后条约型战列舰”则是海军条约限制解除以后,各国为二战海战所设计和建造的一系列战列舰。这一时期是战列舰的巅峰,各项参数和性能都达到了历史最高,因而威力也最为强大,更是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纸面数据最强大的战列舰——日本的“大和”级战列舰(IJN Yamato-Class):主炮口径460mm,倍径45,标准排水量64000吨,相当于其它战列舰的两倍。虽然“大和”两姐妹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战绩,但她们的确是战列舰的巅峰之作——当然也是绝唱。由于航空母舰在二战海战中的强势崛起,横行海洋几百年的大舰巨炮主义已经很快被海上制空权思想所取代。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这标志着航空母舰取代战列舰成为新的海上主力;1945年4月7日,“大和”号战列舰在美军的空袭中沉没,标志着大舰巨炮时代的彻底终结。

    二战结束后,由于航空母舰在战争中显示的压倒性优势,已经没有国家愿意继续建造新式的战战列舰,原先称霸海洋的钢铁巨兽逐渐被航空母舰完全取代而退出了历史舞台。虽然同为后条约型战列舰的美国“衣阿华”级战列舰(USS Iowa-Class)在接受现代化改装之后依旧活跃了许久,但随着2006年“衣阿华”号和“威斯康星”号被除名,世界上再也不存在服役的战列舰,战列舰时代最终落幕。

    游戏“战舰世界”中的“大和”号“衣阿华”级“密苏里”号战列舰“密苏里”号战列舰的主炮齐射现在网上还能看到很多有关于现代战列舰的讨论。其实,无论是什么类型的战舰,本质上都是一种海上的武器平台,平台的存在取决于武器是否有用。战列舰称霸海洋,是因为火炮是最重要的武器,驱逐舰的出现是因为鱼雷的大规模应用,航母的崛起是因为舰载机的作战能力被充分发掘。那么如果有朝一日,一种比舰载机威力更大、性价比足够合适的新型武器出现的话,那么也许有朝一日脱胎换骨的新式战列舰还会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当然,这种战列舰的外形也许我们已经不认识了。

  

无畏号蒸汽铁甲舰的主要特点有

  

  显而易见的答案是2,有点傻瓜答案的感觉。

    进一步来看,大概也可以是3或者6,这大概还是有一点可以写的。

    今天我们汉语中所谓的“铁甲舰”,大多数时候指的是英语里的“Ironclad”而不是“Armoured Ship”。而“Ironclad”这个词来自于“Ironclad Era”——翻译过来也就是“铁甲舰时代”这个想法。具体来说,我们认为,在前无畏舰时代之前,蒸汽战列舰时代之间,存在一个“铁甲舰时代”。而这种想法实际上和无畏舰时代是类似的:通常来说,通常来说——我们有无畏舰,非常明确,在某一个时间点,具体来说,非常明确地,1906年,10月,1日,出现了一条船,无畏号,生活起航。这条船在动力系统,火力布置和设计思路上,对比之前吨位一路递增,火炮一路递增的战列舰出现了一个非常明显的,肉眼可见的差异。这艘船把本来可能还需要两到三代战列舰才能走完的道路,在一瞬间,完成了跨越,带来了战术-装备的双革命,所以开创了一个时代。

    铁甲舰于此是类似的,我们知道一个不那么明确但是仍然非常明确的时间节点:1860年前后,世界上出现了第一批“铁甲舰”——美国的弗吉尼亚,法国的光荣,英国的勇士等等。注意,这些舰艇非常明显地区别于55年前后的那一批英法装甲水上炮台,也区别于邦联海军的马纳萨斯号。前者缺乏蒸汽动力这个必不可少的要素,后者缺乏强大的非新式火炮武装。在60年前后,我们看到并不仅仅只是“铁甲”,而是三种新式武器:开花炮,蒸汽机,装甲融合在一起,出现了“铁甲舰”。

    所以当我说答案是“2”的时候,这个答案显而易见指的是,有强大蒸汽动力,有近代化火炮,同时装备有装甲的定远和镇远。当我说“3”的时候,增加了平远。

    有意思的是,虽然我们非常明确地知道无畏舰时代和铁甲舰时代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事实上我们不太清楚这两个时代究竟是什么时候结束的。

    很明显,当用无畏舰和纳尔逊勋爵(严格意义上,Lord Nelson翻译成纳尔逊大人比较合适,但是那就太讽刺而不明智了),对比的时候,我们能看到其中的不同。但是前无畏舰HMS Hood,拿去和之前的铁甲舰HMS Devastation对比,区别又没有那么巨大。同样的道理我们能看到另一个非常强烈的混淆:快速战列舰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和无畏舰区别开的呢?是胡德吗?还是沙恩霍斯特?亦或者是南达北卡KGV嘴炮狮这些次时代产物?要下个定论就太愚蠢了。

    我们认为前无畏舰的存在,从用词上能够非常清晰地看出来,她们是“pre”无畏舰的战舰,在无畏舰之前。而要把前无畏和各式各样的铁甲舰分开,难度就更大一点。我们能非常明确地看到一个“趋势”——从铁甲舰的各式各样的造型到统一的“前无畏舰”,但是仍然要给这个趋势里选一个时间点。君权级事实上的最大功劳是提供了“范例”:无论是火炮,炮位,干舷高度还是轮机都不是关键因素。有人认为要素是背后的“理念变化”——这绝对是对的,一针见血,但是“理念”有一个更加“显性”的表现方式:就是君权号确立的基本模式,远洋-前后各一座双联主炮+二级主炮-新式轮机驱动下的新战列舰,自此几乎没有改变过,而被反复重复到时代的终结。

    为什么要说这个呢?因为我想说经远级。说起这个是因为我对把经远级称之为第一款德制装甲巡洋舰有莫大的兴趣。

    倒不是重开“装甲巡洋舰是不是二等战列舰”的陈词滥调,但是严格意义上,经远级是满足“铁甲舰”的全部定义的。而之所以满足,就是因为那条窄窄的水线装甲。

    而事实上,我们认为她们是装甲巡洋舰也仅仅是因为这条装甲。德国人叫经远级“Panzerkanonenboote”,换句话说,“Armoured Gunboat”;北洋水师直接称其为“快船”(注意此时已经有了严格意义上的Cruiser,巡洋舰),这一句“装甲巡洋舰”是后世强行加上去的,就因为一条面条宽的裤带装甲,就因为这个。

    香浓号(HMS Shannon)是装甲巡洋舰吗?如果按照“Cruise ship——Cruiser”的系统,所有的老装甲护卫舰全都是装甲巡洋舰。但是我们仍然称之为“Ironclad”(铁甲舰)——认为她是主力舰级别的铁甲舰,而不是巡洋舰级别的“装甲巡洋舰”,为什么?为什么经远级反过来就要称之为装甲巡洋舰?

    马纳萨斯在铁甲舰之前强行要加上“Ram”是因为其主要用冲撞作战,火力不足。然而丽萨海战中,四五艘围皇帝号(凯撒号,如果你喜欢)——一艘92炮蒸汽战列舰——的意大利铁甲舰仍然无法在对射中占据绝对上风(虽然可以认为,明显的优势已经能够体现出来了)。那么仅仅因为马纳萨斯的火力问题是就要推掉是不是有所偏颇?当然,同样的道理不太适用于亚历山大二世皇帝号。

    无意重启毫无价值的“分类争论”,更想趁这个没什么营养的问题下稍微多一点思考:

    我们倾向于认为,无畏舰,前无畏舰,铁甲舰和自己的前辈有非常明显的,技术指标上一刀切的指标:比如装甲,比如蒸汽动力,比如全装主炮。但是这些技术指标的组合真的是分水岭一样“跨越”式的出现的吗?或者说我们在事实上套用分类的时候真的是这样“一对一套用”这些指标的组合吗?

    实际上可能并不是。我们还是倾向于按照“用途”和“理念”来提供依据。为什么胡德不是快速战列舰?因为她是战列巡洋舰队的旗舰!为什么经远不是“装甲炮艇”而是“装甲巡洋舰”?因为她是“快船”!很灵活的。

    所以嘛,这个题目的问题可以是5,大概字面意没有错误——进一步来看,考虑江南制造厂的“金瓯”事实上应该是6:定远,镇远,来远,经远,平原,金瓯。

    当然可能还有更多,比如某艘我不知道的某船,我猜也是极有可能的。

    但是真正意义上,没有人会考虑6这个答案,可能更有道理的是3艘:定远镇远平远。

    当然,最常见不过脑子却绝对没有错的答案是:2。只有定远和镇远满足大众观念里,传统意义上的,“铁甲舰时代的重装炮舰”概念里的“铁甲舰。

    甲午海战时中国的铁甲舰只有2只

    定远级 的 定远和镇远

    主炮是305MM/25L

    副炮是 150mm 倍径多少不知道

    排水量 7600T 航速14.5节 镇远15.4节(一节大约等于1.852km)

    等等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

    自己看!

    北洋舰队一栏表:

    南洋舰队一览表

    广东舰队和福建舰队

标签:

相关文章